防水:90%的專利都是垃圾!
質量提升年年搞,抽檢合格節節高,
專利產品年年有,建筑滲漏總不休!
百姓總當冤大頭,中國防水讓人愁,
只報喜事不報憂,只產專利不治漏!
——李書俊
當今社會是弱肉強食的時代,如果說以前時代里的企業競爭,只是平面二維的、同行之間的競爭,這個時代的企業競爭,則是三維、四維乃至更高維度的跨界競爭,要想在競爭中生存下來,唯有創新才是根本,“創新 ”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口號,個個企業都在喊創新,人人都在喊創新。防水行業也不例外,每個防水企業都在喊創新,每隔一段時間就有防水企業推出自己的新專利、新材料,防水新專利、新材料層出不窮,但建筑滲漏居高不下,原因何在?
90%的專利都是垃圾
中國防水行業有證企業有1000多家,好不夸張的說幾乎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專利產品,既然有這么多的專利防水產品,為何中國主要城市的屋面滲漏率達到了95.33%呢?這些專利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創新呢?11月14日,在《財經》年會2019上,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云庭表示:“我覺得文化可能是我們中國創新上不去很重要的原因,第一個是缺乏包容失敗的機制,一個大的成果大的項目怎么可能不會出錯呢?愛迪生發明電燈泡還進行了一千多次實驗,但是我們的體制下,如果你的項目出錯了,一下子就沒戲了;第二個是浮躁;第三個我覺得中國研究專利創造花瓶,根據去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,到去年年底我們全國的專利已經有714萬件,但是好多院士包括我認為可能90%都是垃圾,只能夠充當花瓶用騙項目的錢。”如果董云庭所說屬實的話,對于中國的防水行業來說,是不是可以認為90%的垃圾專利創造了95.33%的滲漏率呢?
董云庭發言視頻:90%的專利都是垃圾
為何有那么多的垃圾專利?
董云庭談到:“愛迪生發明電燈泡進行了一千多次實驗。”其實“創新”二字真的不是喊喊就能完成的事,真正的創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進行不斷的實驗、檢測等。一種防水新材料的誕生是一件非常漫長的事,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,國內的防水企業都是私營企業,無法和國企相比,國企有大量的資金支持,創新一年不成,可以二年、三年、四年、、、、、、,無論創新成敗與否,沒有任何風險,私營防水企業則與國企不同,創新所有的投入都由自己承擔,創新成功了則是萬幸,如果不成功所有的付出前功盡棄,有的防水企業會因創新失敗而破產倒閉,因此創新是一件非常冒風險的事,沒有實力的企業有多少敢冒此風險?中國防水市場上新專利、新材料層出不窮,為何根治不了滲漏?其實市場上之所以新專利、新材料層出不窮,是因為新專利、新材料一上市,很多客戶不了解具體詳情,價格完全由生產廠家說了算,不像普通的防水材料如:SBS,多少錢一平都是眾所周知的,利潤也是透明的,也就是說新專利、新材料賣的是概念,其利潤更大,正是這個原因,一些“偽創新”的防水材料也會貼上“專利”的標簽流入市場,給建筑滲漏埋下了隱患。
中國防水行業每年都在搞質量提升,卷材的抽檢合格率一年比一年高,專利產品每年都在誕生,那么高的抽檢合格率,那么多的專利產品,但滲漏率仍居高不下,從上到下一個糊弄一個,中國防水行業已經成了一個只報喜不報憂、只產專利不治漏的行業,這已經成為行業的悲哀,值得所有防水人深思!